數位時代的和平新聞學:HWPL研討會聚焦倫理、AI與全球合作

2025年4月17日,HWPL國際和平新聞學研究研討會成功舉行,旨在探討在快速變遷的數位轉型時代中,和平新聞學如何為解決假新聞與衝突等全球性問題做出貢獻。該活動由國際和平NGO「天上文化世界和平光復」(HWPL)主辦,於線上進行,吸引了來自全球50個國家的約200位記者、學者與和平活動家參與。

 

此次研討會以「透過AI與文化理解促進衝突轉化」為主題,重點討論了人工智慧(AI)對新聞學的影響,並探討記者在導入新技術的同時,如何維持準確性、公平性與同理心等關鍵價值,並負責任地加以應用。

 

此次活動主要以2024年所出版的學術期刊《和平新聞學研究(Peace Journalism Studies)》進行討論。該期刊強調和平新聞學在衝突地區促進和解與跨文化理解方面的潛力,並透過案例研究展示建設性報導如何化解分裂,支持長期和平建設。


尚比亞國家廣播公司(ZNBC)總裁貝里‧盧安多(Berry Luwando)於致詞中表示:「在如日快速變化的媒體環境中,我們選擇聚焦什麼內容變得格外重要。和平新聞學並非忽視衝突,而是透過引導對話而非對立的方式來報導衝突。這正是我們的責任。」

 

馬拉威布蘭岱市南部選區國會議員諾埃爾‧利皮帕(Noel Lipipa)也在致詞中表達:「這次活動探索了AI與文化理解如何幫助我們重新塑造敘事與衝突解決方式,令我深有感觸。這個世界需要更多致力於和平的說書人。」

 

安地卡及巴布達ABS TV電視與廣播新聞、體育、時事總監加菲爾德‧伯福德(Garfield Burford)則強調為應對與全球議題相關的錯誤報導,採取以證據為本的報導方式至關重要。他指出,AI雖能提升新聞效率,但也帶來對準確性與可信度的疑慮,並認為倫理判斷與人類的同理心仍是新聞工作者不可或缺的素質。

 

尼泊爾Agleshwori Hills發展信託基金執行長希詹‧辛札爾(Shijam Shinzal)則分享其觀點,討論和平新聞學如何鼓勵非暴力的衝突解決,以及科技如何支持以解決方案為導向的報導。

 

來自菲律賓的邦薩摩洛和平與正義對話基金會執行長穆薩‧達瑪奧(Musa Damao)分享了和平新聞學如何促進菲律賓邦薩摩洛地區的和平進程,並主張將和平教育納入學校課程,讓以道德為基礎的新聞實踐能為持久和平與發展帶來助益。

 

奧地利瓦爾納和平研究所(Varna Peace Institute)執行長約瑟夫‧穆爾鮑爾(Josef Mühlbauer)則強調透過公開對話與討論來阻止有害敘事擴散的重要性。他引用「瓦爾納和平研究所Podcast」為例,指出該平台有助於揭示衝突根源並促進理解。

 

來自印尼的Media Desa總監圖蒂‧普爾瓦寧希(Tuti Purwaningsih)則分享家庭與社區如何教授寬容與同理等價值觀,以及媒體如何透過建設性的敘事將這些價值進一步傳播。


此次研討會與HWPL眾多和平項目中的《地球村終止戰爭和平宣言》(DPCW)第10條「廣推和平文化」密切相關。該條文強調媒體在透過負責任的溝通促進社會和諧方面所扮演的角色,HWPL也計劃持續支持新聞媒體在建構和平與包容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最後呼籲記者、學者與和平行動者之間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並重申倫理與深度新聞報導在當今世界的重要性。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